English
快乐科研 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前言

创新文化前言

作者:

浏览次数:

日期:2015-04-07

 

我们知道,近代科学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文化的新生,是新的精神力量的形成。这场革命用人性反对神性,以纵欲主义对抗禁欲主义,重视现世生活而不是为来世超度,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神学写了绝交书”,“科学从此便大踏步前进了”。17世纪,世界科学的中心由意大利转向英国,出现了牛顿这样的科学巨星,技术上有了蒸汽机这样伟大的发明。英国之所以能在科学技术上作出那样众多的发现、发明与创造,是因为“17世纪英格兰的文化土壤对科学的成长与传播是特别肥沃的。”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法国,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破坏了专政制度,启蒙哲学和理性精神打破了旧的世界观的桎梏,理工学院的创立“为人民中被埋没的各种人才敞开了大门,铺下了自由发展的道路。”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其中心从法国转向德国,这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20世纪科学中心又转移到美国,文化在其中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发展为例,两个地区相近的技术在同一市场上活动,结果是硅谷蒸蒸日上,128公路地区则逐渐衰落。出现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两者的制度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硅谷的优势中,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先有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自由和学术争鸣,才有两汉农业文明的成熟;先有魏晋时代的思想解放与自由,才有唐宋明经济的繁荣;先有宋明理学和人性学说的矛盾冲撞所爆发的巨大思想力量,才有康乾盛世。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

  为了了解文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我们先要了解创新活动过程。创新活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种子,孵化和开花结果。种子阶段也就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孕育形成阶段,通常表现为新点子、新构想的生成。这里的种子就是新理论的起点,最初的思想火花;然而,如同种子的萌芽生长需要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外界条件一样,创新思想萌生后也需要精神和物质的支持,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由此“种子”才能生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创新起作用的文化可分为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内在文化就是观念文化,外在文化即是制度文化。两种文化从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创新活动。

  观念文化是影响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创新的内在动力。观念文化中所包含的信仰、理性、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人的活动是否能够“创新”,它表现为人们对创新活动的态度。一种适宜创新的观念文化其自身也必定是一种创新,它使人有一种广博的思维视角,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从而使人具有博采众长的技艺。制度文化是指创新活动时的社会环境,它是创新活动的外在动力。创新活动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更主要地表现为创新人群的社会活动。创新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政策、法规、市场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影响到是否能形成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产生创新活动,聚集创新人才,放大创新活动即创新成果的影响。因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单位的制度文化是否适应创新,决定了该地区能否成为创新活动的温室。适宜创新的制度文化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制度文化,具有宽容的、宽松的特点。观念文化为制度文化提供实现的思想基础,制度文化又使观念文化有了社会载体。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

  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构成了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创新文化建设也就是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创新的本质是根据特定的理想和前景重新创造世界。创新具有巨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又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因此,它需要有锐意进取,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人。创新起始于新知识,而新知识的产生总是从个人开始的,然后才逐步转化为群体的知识。而知识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明晰知识,它们是可以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系统知识;另一类则是不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的知识,称为“意会知识”。这类知识对创新非常关键,但它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个体密切相关而深深地扎根于个人的行动和经验之中、扎根于他们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信念乃至情感之中。意会知识的主观性和直觉性特点,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有活跃的思维、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为了使个人的意会知识转化为群体共享的知识,又必须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交流互动;为了交流互动,特别需要有一个友好和谐的制度环境。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创新主体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特征,符合创新规律,从而实现创新的良好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加快,创新的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展了,从单位的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体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可以说对创新环境的要求更加复杂了,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了。然而,人总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人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提倡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真正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便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崇高职责。

  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又是确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我们的祖先是最崇尚创新的,当西方人把普罗米修斯当作盗火的窃贼而加以不公正的鞭挞的时候,中国的祖先就把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尊为仙人而加以崇拜与供奉。我们知道,火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创新。只要我们以对待燧人氏创新这样的文化态度来对待创新,我们的创新事业就必定会巨人辈出、功勋卓著。

越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单位才能走得越远 。一个单位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仅仅靠发展战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渗透到单位各个领域、被全体职工认同的创新文化。

我所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单位,如今所取得的成就与我所创新文化建设密切相联。从全所科技50余年来走过的路来看,从当初成立时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三百人,与领导者高瞻远瞩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信息在行业内可以通畅地传递和分享、职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协作的工作团队和团队互助精神、公开诚实的沟通、时刻准备应变和敢于创新等诸因素密切相关。全所麻类科技建立了一支骨干技术力量支持的队伍,开发能力正在增强,管理结构初具规模。我们时时刻刻到处可以体会到职工潜在的工作激情和创业动力,以及对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96年的特大洪灾,02年的转企波涛,不但没有冲垮我们的精神大堤,没有压弯我们的铮铮脊梁,反而让我们告别了偏僻的乡村生活,享受到大城市的繁华,反而让我们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还获得了业界瞩目的高成长。正是麻类所人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对瞬间而逝的市场机遇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对内关注职工的需求以及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的努力,才造就了麻类科技今天的成就,而这些正是麻类科技创新文化的重要体现。;

看不见摸不着的创新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创新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创新文化的单位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单位,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创新文化的单位,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几乎谁都知道创新文化的重要,只是一部分人束手无策,一部分人无暇顾及,一部分人停留于口头。

 束手无策的人可能受自身人格素养、性格等的局限,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拔高自己一样,既使不上劲,也徒劳无效,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很痛苦。

无暇顾及的人属于典型的鼠目寸光,总觉得目前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太多,产品啦,市场啦,资金啦,创新文化呀,搁搁吧,安顿下来再处理也不迟。其实已经迟了,迟了的症状便是他手上的具体问题永远也摆不平、搞不定。

 停留于口头的人最多也最可悲,总以为口号喊喊、写写,墙上挂挂,唾沫横飞地激扬一番,就是创新文化了,大错特错。创新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认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

我们有底气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创新文化之光一定会普照在每一个职工的心灵角落。

所属类别: 科研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