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科研 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1958年创建于湖南沅江,2001年整体搬迁长沙,是中国从事麻类等特色经济作物研究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研究所和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支撑服务面向南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研究所设有16个处级职能部门和研究室,以及沅江试验站、中农锦农科技有限公司(所办企业)2个支撑部门。现有从业人员318人,在编职工总数为1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比73.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工占比超过60%。现有国家杰青、万人和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9人,省部级人才2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2人。研究所建有国家麻类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麻类作物育种中心、国家种质麻类资源圃、国家沅江综合观测试验站等国家级平台4个,省部级平台10个,其中在深圳布局有生物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研究院。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希腊、澳大利亚等37个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天然纤维组织(INFO)等8个国际组织建立广泛合作,与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共建国际科技平台10个。依托国家级库圃平台,保存各类南方经济作物等农业生物种质资源2.2万份,是全球保存资源数量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和基础研究最深入的麻类资源研发中心。

研究所以麻类、南方果蔬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新型农业生物材料创制、绿色高效生产与利用技术体系建设以及特色农产品优质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重点方向,聚焦麻类科学、材料科学、绿色低碳、营养健康4大领域,组建南方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南方特色果蔬资源与遗传育种、南方特色作物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农产品生物加工与转化、植物源功能因子评价与生物合成、南方丘陵经作生产技术与装备、南方农业产业经济与发展等11个创新团队,构建起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进,应用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成果培育、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并重的创新布局。

建所以来,研究所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700多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00多项,其中,获国家奖11项。育成作物新品种180多个,全国覆盖度最高达60%,麻育秧膜技术在黑龙江、湖南等地累计推广1亿多亩。多次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政府间工作组联合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领衔启动国际天然纤维产业研发计划,在南方特色经济作物多用途利用以及产业全球规划与政策制定方面主动作为,为促进中国与国际天然纤维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研科技支撑作用,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乡村振兴。近5年,先后与全国100家以上规模企业或上市公司及27个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开展科技合作,累计签订各类科技合作协议200多项,合同总金额达2.2亿元,每年有30多批次、1000多人次走进农业主产区和生产第一线,支撑解决优良品种、高质栽培技术、收获装备、加工技术等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助力农民和企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