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科研 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创新工程» 科技创新工程简报» 创新工程简报-2015年第四期

创新工程简报-2015年第四期

作者:

浏览次数:

日期:2015-10-29

苎麻与肉鹅种养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肉鹅生产国和第一大肉鹅消费国。然而,肉鹅饲养与饲料配置技术滞后,严重制约我国肉鹅产业的发展与升级。缺乏适于我国南方气候条件的优质蛋白牧草,缺乏专用饲料,造成种养分离、低效利用天然草场是肉鹅产业发展的瓶颈。

研究和实践表明,多年生作物——苎麻是更适合我国南方种植的优质蛋白牧草。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苎麻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其粗蛋白含量达20%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达9%-10%,钙含量约3.9%,产量约1.8吨/亩,生长季超过7个月,具有“量大、质优、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苎麻可成为破解我国南方发展畜禽业缺乏优质蛋白饲料瓶颈问题的突破口。

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联合湖南、四川、湖北、江西、重庆等地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开展了“苎麻与肉鹅种养结合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经过协作攻关,形成了以苎麻这一新型牧草资源为核心的苎麻园划区集约轮牧技术,研发了高苎麻含量畜禽全价饲料产品,为我国肉鹅养殖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苎麻园划区集约轮牧技术以麻园划区、集约轮牧和减量补饲为主要特征,亩载鹅比达到80-120只/亩,在保持生产性能稳定的条件下,可节省7-50日龄主要生长时期约50%的精饲料。配套研发了麻园放牧肉鹅的新型专用精料。该精料具有高能量、低蛋白、微量营养与苎麻互补的特点,并通过添加益生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增强了饲料利用效率。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放牧时间和配合饲料的配比以及添加量,满足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成本控制,肉鹅平均日增重达61g,出栏体重可达5kg,每只肉鹅可新增纯收益38.5元。

适于常规舍养模式的节粮型苎麻饲料产品及其制备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苎麻草粉加工的难题。通过大幅度提升苎麻草粉含量,降低了粮食的用量和饲料成本,平均每只肉鹅约节省8-15元。“粮草合一”的苎麻草料,利用40%-70%的苎麻草粉和其他牧草为主料制成,充分发挥苎麻草粉高蛋白、其他牧草高能量的特点,通过辅料优化饲料营养结构,达到满足肉鹅生长的要求。该产品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投入与劳动强度,每只肉鹅平均利润增加50%以上,并且显著降低了粮食用量,节省了养殖成本。

实施创新工程以来,麻类所多年生麻类作物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苎麻饲料研究方面已取得发明专利3项,获得中国农科院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

 

中欧麻类研究项目对接会与培训班在京举行

 

7月27-28日,由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欧麻类生物质材料可持续发展研究(FIBRA)项目执行委员会主办,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承办的FIBRA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举行。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金轲、欧盟研究与创新司驻华参赞薄思睿(Laurent Bochereau)博士、中国麻纺协会会长许吉祥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项目中方负责人麻类所多年生麻类作物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熊和平研究员主持。

该项目自2012年执行以来,双方科学家互访交流日益频繁,并先后在中国、欧盟举行了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谈和交流,有力推动了中欧麻类作物科研领域的发展。

会议期间,中欧双方对麻类等纤维作物的遗传改良、生产加工、能源和生物复合材料等多用途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麻类产业经济分析与欧盟2020计划中欧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研讨,部分专家达成了深入合作意向。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在麻类作物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自中国农科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欧盟和国内的26位授课老师对50余位中外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麻类和草本纤维作物的分子遗传育种、生产加工及其在能源和生物复合材料等多用途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麻类产业经济分析等方面。

 

麻类所聘请外籍顾问提升创新团队综合实力

 

    近期,麻类研究所在人才团队建设和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创新,通过聘请知名专家作为创新团队科技顾问、共建实验室等形式,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创建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利用团队访问孟加拉和马来西亚

    8月10-16日,麻类所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粟建光研究员率团队成员一行4人访问了孟加拉国黄麻研究所(BJRI)和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双方就麻类种质资源、育种、栽培、初加工等技术和科技人员互访、项目互助、种质互换等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就红黄麻研究、新产品开发、产业现状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孟期间,聘请了孟加拉国黄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前国际黄麻组织(IJSG)项目主管Saha博士为团队技术顾问,并颁发了聘书。

二、特色蔬菜资源与遗传改良团队与韩国开展合作

8月24日,麻类所与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分子遗传育种实验室在长沙签订了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根据协议,联合实验室将主要围绕根茎类蔬菜分子育种、种质资源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双方将依托麻类所特色蔬菜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与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院分子遗传育种实验室的科技优势与平台资源,共同搭建根茎类蔬菜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双方就成立联合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专家互访、人员培训、资源共享及共同申报国际、区域性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特色蔬菜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梅时勇韩国忠南国立大学林容杓教授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林容杓教授受聘为特色蔬菜团队高级顾问

三、麻纤维产品与加工技术团队与意大利开展学术交流

    9月14-19日,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研究所马里奥(MARIO MALINCONICO)博士到访麻类所,就“可降解液态纤维地膜生产技术”开展相关学术交流。马里奥博士对麻纤维产品与加工技术团队在液态纤维膜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现场指导,使该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他还向全所科技人员介绍了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研究所的研究情况,并就意大利废弃物利用和生物降解地膜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报告。

    马里奥博士现为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意大利塑料材料标准协会董事会成员,此次被麻纤维产品与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聘请为创新工程团队顾问他将为该团队在生物降解膜和复合材料等研究方面提供指导,并将为促进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研究所和麻类所全方位的合作提供支持。

 

麻类所与沅江市开展芦笋产业发展合作

 

9月29日,麻类所(中国农科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与湖南省沅江市人民政府签订《沅江市芦笋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洞庭湖区南方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书。沅江市市委常委李向前秘书长麻类所所长陈万权代表双方签约。

沅江芦笋(又称南荻)是洞庭湖区的特色经济作物,食药兼优,有“洞庭虫草”美誉。沅江发展芦笋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麻类所特色蔬菜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致力于芦苇笋等南方特色蔬菜的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新品种选育、健康栽培、绿色植保、食品安全等科研工作。

双方一致认为,芦笋产业目前还是一门新兴产业,要实现芦苇从传统的造纸产业向新兴的食品产业转型,将沅江芦笋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原料是基础,加工是关键,市场是出路,科技是核心通过“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的发展方略,将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化进程麻类所有能力重点研究解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瓶颈问题,并将汇集各方资源,协同创新,提高芦笋产品的科技含量,建好示范基地,促进芦笋产业快速发展。

所属类别: 科研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