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科研 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要闻» 金属有机框架提升抗氧化酶稳定性与靶向性,助力疾病治疗

金属有机框架提升抗氧化酶稳定性与靶向性,助力疾病治疗

作者:黎育颖

浏览次数:

日期:2025-07-2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南方功能饲料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在《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 Biology)》期刊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抗氧化酶递送中的关键作用,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物学功能和金属有机框架递送SOD的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进一步系统阐明了多种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葡萄糖氧化酶GOX)在调控活性氧、缓解氧化应激以及改善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急性肾损伤、心梗和癌症等疾病中的显著效果。研究还深入探讨了MOFs在提升抗氧化酶稳定性、靶向性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巨大潜力。传统抗氧化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中易失活,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中讨论了多种MOF载体对抗氧化酶进行固定化的方法,开发出一系列在动物模型中表现优异的治疗系统。这些系统不仅有效改善了疾病进程,还显著降低了副作用。此外,综述还详细分析了MOF固定化酶的关键技术,包括孔径调控、表面功能化、生物靶向及智能响应释放策略,并指出当前临床转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如生物安全性、长期稳定性和成本问题。

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应加强MOF材料的智能设计和人工智能辅助筛选,以加快从实验室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这一技术的突破,有望为多种难治性疾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岳麓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通讯员 王满生)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edox.2025.103778

金属有机框架在抗氧化酶递送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机制、酶固定化策略、目标疾病及未来临床转化所面临的挑战与优化方向

所属类别: 科研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